日前,温州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瓯海电镀园,为入驻企业用电提供削峰填谷的节能服务;7月13日,自主研发的“魔能AI”储能管理平台迭代升级,预测感知电池风险可提前到24小时,安全运维管理能力突破行业瓶颈……
进入炎炎夏日,用电高峰持续攀升,由新生代温商张彬彬创办的煌能新能源在储能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在市场渠道开拓、技术攻关与运维平台升级等方面全面开花。
走进张彬彬位于市区的办公室,初见这位32岁的年轻董事长,1.85米的个头穿着一身篮球服和运动鞋。当他一边从外卖员手中接过冻柠茶,一边与其团队热烈交流“煌能新能源全球站点图”运维建设时,很难把他和一位投资20亿元的“瓯海储能基地项目”掌门人联系在一起。
张彬彬是一位典型的温商“创二代”。他出生在一个涉足电气、不锈钢、金融等领域的经商家族,在温州完成中小学教育,留学美国就读金融专业,回国后在银行工作,随后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在温州这个“民营经济之都”,张彬彬从小耳濡目染“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创业的种子一直在萌发。“在接触众多融资项目,我觉得新能源产业的储能领域是个投资风口,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张彬彬谈及为何进军储能行业时说道,2020年11月,他创办上海煌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以深耕新能源、IT和金融等行业10余年的海归精英为核心的团队,切入储能产业链中游,着力打造一家以人工智能驱动的储能系统集成服务商。
瞄准细分赛道,高举高打成为新生代温商创业的一大特点。煌能新能源抓住研发、制造、营销关键环节高位精准布局,致力于拓展储能应用场景,提供软硬件一体的锂电储能全生命周期建设和运维解决方案。同时利用上海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国际化优势,设立研发中心,与知名高校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温州、苏州、广州等地设立区域运营中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温州将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基地,量身定制的智能工厂已设计好。”张彬彬介绍,虽然外地也开出了非常吸引人的招商条件,但是回温发展既是因为浓浓乡情,更是由于温州新能源产业链异军突起、营商环境日益优渥、温商网络遍布全球,“瑞浦兰钧、麦田新能源等企业将为储能系统集成提供便捷的产业配套服务。”
2021年9月,张彬彬的煌能新能源项目团队入驻温州(嘉定)科创园上海温州青年联会创业基地。在温州(嘉定)科创园、瓯海区外派上海招商引智分中心牵线搭桥下,张彬彬从接洽到温州公司注册,再到落地大学科技园,前后过程仅用了14天。
积极引荐聚溢电子等一批高能耗制造业企业,推广储能系统应用;招引能沃新能源等一批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完善储能集成外协力量……实实在在的亲商、安商硬招让张彬彬决定以商招商、追加投资,引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在硬核技术积累、拼抢市场订单、创业投融资方面要领先半步。”面对储能系统集成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张彬彬信心满满地说。凭借电池管理技术、人工智能电池热失控预测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已经成为南方电网平台储能管家,与国投电力等单位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利用全球温商网络,打造新型合作模式,海外市场开拓步伐加快。先后与日本顶尖电池技术专家塚本寿创办的CONNEXX SYSTEMS株式会社、德国FG solar达成合作协议。
今年,该公司各项业务出现爆炸式增长,海内外全渠道项目产值将突破6.5亿元。张彬彬的梦想是“构筑一个遍布全球的煌能储能产业‘地瓜经济’版图,打造一家推动绿色发展的上市公司”。
采访结束时,张彬彬感叹说:“创业犹如在大海中冲浪的一叶孤舟,要有一股破釜沉舟、搏击商海的血性,激扬温州人创业的‘四千精神’,才能在通往成功之路上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