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东方风来——中国百名文化记者温州永嘉行”大型采访活动第二日,150余位全国媒体嘉宾先后到菇溪河、桥头纽扣市场、育才集团、红蜻蜓博物馆、喜鸟河田工业园、原野农庄进行采风活动。永嘉民营企业的突飞猛进,环境治理的强力推进,迷人的生态风光,让记者们振奋不已。
从下榻的酒店出发,沿着风景秀美的高速公路,采风团第一站来到桥头镇菇溪河畔。在蓝天碧云下,他们用心情抒发桥头的美好发展,用镜头记录菇溪河两岸的美景。“我特别喜欢尤书记的那句‘菇溪10年治水:治出了整洁优美的环境,治出了转型腾飞的经济,治出了同舟共济的乡情。’”中国绿色时报编辑王江江称,他对民间资本倒逼政府行为的很感兴趣,桥头治水这种模式对于践行‘两山理论’、绿色治水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桥头生意郎,挑担走四方”的桥头纽扣市场,采风团围成一圈倾听了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主人公银花的原型、桥头纽扣市场元老王碎奶的创业故事。闽南日报专副刊部主任记者吴明晖分外激动,追着王碎奶询问创业细节。“昨天走了一天,我还没找到感觉,今天听了她接地气的创业史,很有感触,或许这将成为我创作的灵感。”
市场里货架上色彩斑斓、五花八门的纽扣成品吸引了采风团的眼球,从金属、树脂到牛角、木质,每个商铺的纽扣种类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女士们,她们流连其中,不断拿出手中的手机拍照记录,并饶有兴致地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有关纽扣的相关知识。
在“育才综合实践基地”,采风团先后来到玩具博物馆、科学数学创意中心、自然灾害体验区、人文艺术体验、生活实践体验区等中心,观看孩子们在基地里将生产和教育相结合,开展生命科学、生活实践、科学数学、人文艺术、工程技术等多领域教学实践。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初小玲表示:“该基地以创新为基础,供各地学生寓学于乐,对于启发孩子们的心智,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将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刚才在服装设计教室,一个孩子自己设计的‘童话套装’虽然稚嫩,却很有想法,很不错。”
在报喜鸟云翼智能工厂,采风团实地察看先进装备、生产线运行和产品产销情况。在零距离接触了智能制造的流程工序,嘉宾们对报喜鸟改造智能流水线、利用大数据与互联网优势使过去繁杂的定制业务不再复杂的做法表示赞赏。“如今私人化定制是一种趋势,消费者对个性化购买的需求越来越高,报喜鸟把创新理念贯穿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改进工艺流程,提升产品竞争力。在这里我看到了温州人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的精髓。”中国边防警察报编辑林春说道。
当天最后一站,采风团嘉宾在背靠胜美尖,面朝瓯江的永嘉原野农庄观看了花卉苗木观赏区、花卉展示展销超市、种苗培育基地、生态茶室和餐饮、生态小木屋、特产展销区、无土栽培种植室、空中树屋等。环视农庄风光,倏然间,每个人的心情变得柔嫩起来了。解放军报文化副刊主任编辑卞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及对永嘉县的感受时,他说:“我们来到温州永嘉,就感觉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内涵。永嘉既古老又现代,是我们文化记者进行创作的源泉和沃土。”